无师自通7——铅笔素描五官超精解析

  |  

无师自通 双色版

铅笔素描五官超精解析

从起笔开始绘画过程完整再现

任琪 李晋远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目录

封面

扉页

第1章 素描工具介绍

笔的类型介绍

铅笔

炭笔

炭精条

柳炭条

纸笔

自动铅笔

纸的类型介绍

素描纸

素描本

橡皮的类型介绍

硬橡皮

可塑橡皮

其他辅助工具介绍

铅笔刀

卷笔袋

木质画板

速写板

图钉

山形夹

透明胶带

木质画架

折叠画架

第2章 素描基础

素描概况

素描的定义

素描的分类

持笔姿势

横握

竖握

错误的持笔姿势

素描技法

素描的颜色

颜色过渡

明度差异

线条的表现

线条的排列

水平与垂直排线

倾斜排线

疏密变化

颜色变化

排线方法

单线排列

交叉排列

由深到浅

涂抹排列

涂抹

涂抹技法

涂抹的使用

五官的基本知识

嘴部

嘴部知识点讲解

嘴部结构图

嘴部绘画要点

耳部

耳部知识点讲解

耳部结构图

耳部绘画要点

眼部

眼部知识点讲解

眼部结构图

眼部绘画要点

鼻部

鼻部知识点讲解

鼻部结构图

鼻部绘画要点

五官比例

绘画示范

以眼部绘画步骤为例

第3章 素描五官

正面眼睛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3/4侧面眼睛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3/4侧面鼻子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侧面鼻子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正面嘴巴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侧面嘴巴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3/4侧面耳朵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正面耳朵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训练目的

完成图

第4章 范例赏析与临摹

眼睛

鼻子

耳朵

版权

第1章 素描工具介绍

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表达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干笔适宜勾勒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而广阔的田野可用毛笔去挥洒。对工具的正确选用是完成一幅作品的首要条件。绘制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炭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也有用钻子和金刚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影响着画面的效果,也会影响画家的情绪和绘画技巧。而对于没有什么绘画技巧的初学者来说,铅笔最适合使用,画错的地方可以用橡皮轻松修改。

笔的类型介绍

铅笔

常见质地为木制铅笔杆,是素描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工具。

按照笔芯的硬度来定,B前面的数越高,铅笔笔芯就越黑越软, H前面的数越高,铅笔笔芯就越硬越浅。

炭笔

由炭粉加胶制成的炭芯铅笔,具有色彩浓黑,不易褪色,不易涂改且处理较深色调时画面不反光的特点。

炭精条

炭精条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炭精条适合喜欢整体擦画的人用。

柳炭条

将柳条烧成木炭时得到的黑色绘画材料,多用作素描或起稿。

纸笔

纸笔在素描绘画中很常用,主要用来涂抹调子、细腻画面。 纸笔根据粗细程度可以分成很多种。

自动铅笔

有专用的铅笔芯,线条较细,可用于勾画细节,使用方便。

为自动铅笔设计的笔芯也有软硬型号之分,基本的型号在市场上均可买到。

纸的类型介绍

素描纸

素描纸的本色有点黄,用专业纸浆生产,挺拔度好,质感强烈,耐折度强,两面都可以使用,反复上铅不发亮。

素描本

用素描纸做成的本子,可以随身携带,对爱好写生的人来说非常方便。

橡皮的类型介绍

硬橡皮

硬橡皮是素描中常用的工具,和铅笔一样重要,硬橡皮也有软硬之分,要根据自身情况购买。

可塑橡皮

可塑橡皮是专门用于绘画的橡皮,它可以捏成各种形状,可以擦大面积,还可以捏出棱角擦很细小的局部地方,为眼睛、头发等部位提高光。

其他辅助工具介绍

铅笔刀

刀片可替换,使用方便、快捷。

卷笔袋

卷笔袋用于收纳绘画工具,设计简洁,方便携带。

木质画板

木质材质,8开或4开素描纸都可以使用,放在画室或携带都可以,轻巧方便,是绘画者不可缺少的工具。

速写板

素描板与画板使用方法相同,它由现代材料制作而成,更方便携带。

图钉

图钉多采用透明塑料制作,多配合软木板使用。

山形夹

金属材质的山形夹,是用来固定画纸的,使用方便。

透明胶带

用来固定画纸,接掉后可留出干净的四边。

木质画架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备一个木质画架,与木质画板一起使用。

折叠画架

金属材质,可折叠且便于携带,是写生的好帮手。

第2章 素描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练习绘画的基本手段。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油画、雕刻、建筑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已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素描一词是相对色彩而言的,一般指的是单纯、朴素的单色画,其过程是同一时间考虑多种问题的综合性思维活动。它主要借助单色的线条或明暗调子来表现物体的造型,并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素描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学生掌握好素描这一基本功。

素描概况

素描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素描是指一切单色绘画,是用一种颜色体现深浅、浓淡,或用一种笔墨的粗细变化刻画出来的客观物像;从狭义上来讲,素描是指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单色绘画。

用木炭、铅笔、钢笔等工具,以线条来画出物体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单色水彩和单色油画也可以算作素描,中国传统的白描和水墨画也可以称作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学习素描是研究绘画艺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素描的分类

1.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2.从使用工具上分,一般分为铅笔素描、炭笔素描、钢笔素描、毛笔素描、水墨素描、粉笔素描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

3.从作画时间上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慢写等。

4.从描绘内容上来划分,素描可以分为石膏几何形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头像素描、石膏半身像素描、石膏全身像素描、人物头像素描、人物半身像素描和人体素描等。

持笔姿势

横握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45°角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竖握

食指与拇指的端部轻捏笔杆,离笔尖约3厘米处,中指的第一指节处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垫在下面,笔杆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关节处,笔杆与纸面保持45°至50°角。

错误的持笔姿势

持笔过短:不利于表现笔触和线条,也不利于表现线条的轻重变化。

持笔过长:把握不好用笔的力度,同样不利于笔触的表现和线条的排列。

素描技法

素描的颜色

色相、纯度、明度被称为色彩的“三要素”。而每一种色相都具有相应的明度,即是以几个色相的高纯度色做比较所呈现的明度差异,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其他各色相即为不同明度的灰色。如果将不同的色相分别混入不同分量的白色或黑色,或将其置于不同强弱的光线下,它们的明度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变化。

颜色过渡

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来表现。

明度差异

借助于丰富的明暗层次去塑造形体,在光线照射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明暗变化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线条的表现

由于线条是素描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所以,以线条为主的素描风格样式繁多。由于工具不同,线条也各具特色,铅笔、炭笔的线条可有虚实、深浅变化;毛笔的线条可有粗细、浓淡变化;钢笔的线条较为单纯。由于画家追求的效果不同,有的线刚健,有的线柔弱,有的线拙笨,有的线流畅。有的画家的线条注重素描关系,以粗的、实的、重的、硬的线表现物象的前面及突出的地方,以细的、虚的、轻的、软的线起后退、减弱的作用;有的画家则是用粗细均同的线,通过透视位置来决定形体的前后。

线条的排列

在作画前,可以从观察事物形体的结构关系出发进行分析、理解。作画时,要省略明暗调子、固有色等因素,依靠线条自身的穿插、衔接、疏密的组合,用笔的轻重、粗细去表现事物的体积感以及不同的质感。例如,粗线表示坚硬、厚重,细线表示轻而柔软,挺拔的线可表达出光滑的东西,飘逸和流畅的线给人以动态、粗松和迟缓的感觉。总之不同的线可表达出事物的丰富多彩。

水平与垂直排线

倾斜排线

疏密变化

颜色变化

排线方法

单线排列

有助于形体的变化和塑造造型。

交叉排列

用线条交叉的方式排列阴影,能够很好地覆盖上一层的线条,很有层次感。

由深到浅

有利于光的过渡和体积感的表现。

涂抹排列

这种方法有利于质感的表现,线条不会太拘谨。

涂抹

涂抹会让你的画面擦得出彩。上大色调的时候用纸擦笔可以使画面变得朦胧,形体感会突出。而且用纸笔也可以擦出前后的虚实、上实下虚来。如果上面是人物的五官,下面是人物的衣服,你已经画得很全面了,可以用纸轻轻在下面的衣服上掠过一下。这时候,衣服的线条就会变得相对五官较弱,进而突出五官。

涂抹技法

擦的地方会虚,不能乱擦。确定这块是虚的话,放心大胆地去擦,不过也别擦过头了。

高光部分,可用软橡皮直接擦出高光,还可以擦虚一点。

继续深入刻画细节的时候可以用线条来作画。那样既可以自然过渡又可以保留线条的肌理效果,还可以处理好虚实关系。

擦的效果柔和些,明暗过渡效果会好些。

涂抹的使用

涂抹是为了更好地去表现物体的亮灰暗关系,经常会使用到擦的方法。经过涂抹过后的调子色彩的变化更加丰富,色块间的衔接更加自然。

1

涂抹前使用铅笔画出物体的亮暗关系,并确定涂抹的范围。

2

涂抹时使用与调子的相同的方向进行涂抹,不要超出预期的涂抹范围,涂抹力度要适中。

3

涂抹后的地方会虚,需要继续使用铅笔进行刻画。

五官的基本知识

在画五官时要注意中轴线的运用,除绝对正面外,中轴线根据头的动态呈孤线。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画稍侧的角度,头总是转不过去,感觉就会很差。五官位置可以根据“三庭五眼”的基本规律来确定。在打轮廓时要注意眉、眼、鼻、耳的长和宽以及厚度的位置。如果这一步画不准,千万不要深入,更不能上明暗。画眉毛时要注意眼窝上下凹处的骨点和通过颞骨处凸的转折所呈现的眉深、眉淡。画眼时则要将四个眼角处于一条平行线上,区别上眼皮和下眼睑很重要。一般上眼皮较重,有厚度,且眼睫毛较长,阴影会投射在眼球上,这里往往是整幅画的最深处,很有神,也易将眼球包在眼皮之中。下眼睑受光,要亮,不然就如戏妆了。嘴的刻画也关系到人的表情。首先要确定上、下嘴唇的厚薄,还要注意嘴唇不能用线勾得过死,嘴的上翘与下垂,非常微妙。画耳时则要与眼、鼻、嘴联系起来画。

嘴部

嘴部知识点讲解

嘴部的形状受上下颌骨、口轮匝肌及齿槽影响,嘴部包括上唇、下唇、口缝、嘴角。在五宫中,活动范围最大、变化最多的就是嘴。它的形状是向两侧的小面并逐渐移向口角。下唇有正面和两个侧面,下唇正下方有一个向前倾斜的小面,它同额隆凸一起构成颏唇沟。

嘴部结构图

嘴部绘画要点

嘴是脸部运动范围最大、最富有表情变化的部位。它依附于上下颌骨及牙齿上,形体呈圆弧状。注意嘴角窝和唇侧沟,在表现人的年龄与情感变化上起很重要的作用。

耳部

耳部知识点讲解

耳是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凹凸不平的人体器官。在五官中,耳是最不为画者所重视的,很多人都画不清耳的结构。其实,只要看看耳的解剖图,弄清它各部分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再认真练习,就容易将它画好了。

耳本身不能活动,双耳的位置在头部左右的中轴线处。像其他五官一样,耳的形状也有很多,如垂肩大耳、扇风耳、尖耳等。

耳部结构图

耳部绘画要点

耳位于头部的两个侧面,与头部向后有20°夹角。脸部正面时,双耳显得比较偏远;正侧面时,单耳位于头部的中间。绘画时对耳的表现不能忽视。

眼部

眼部知识点讲解

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等部分组成的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脸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粗而长向上翘,下眼睑睫毛细而短向下弯。

两只眼球的运动是联合一致的,视点同在一个方向上。由于头部的扭动,眼睛会出现不同的透视变化。

眼部结构图

眼部绘画要点

眼睛处在面部的中心位置,它是五官中运动最频繁的器官。两只眼睛的结构方向正好相对,这更增加了它的表现难度。因此,了解眼睛生理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

眼睑的结构与瞳孔的位置,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变动,就能造成神态的很大差异。因此,画者要认真观察对象这一部分的变化,及时捕捉造型需要的神态。

鼻部

鼻部知识点讲解

鼻由鼻骨、鼻软骨、鼻翼软骨等构成。鼻骨是不动部分,鼻软骨是可微动的部分。鼻的四个大面十分明确,即鼻梁、鼻两侧、鼻底,鼻尖部位也不容忽视。

鼻位于面部中央,它把眼和嘴密切联系起来,是观察和掌握面部结构和比例的中心。鼻的长短往往决定人脸的长短。

鼻部结构图

鼻部绘画要点

鼻子位于五官的中轴线上,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鼻子由三个部分组成:

(1)鼻骨和软骨组成的鼻梁;

(2)椭圆形鼻球部和它下面的鼻中隔;

(3)两个向外下方倾斜的鼻翼和中空的鼻孔。

部分鼻子类似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在表现时,要注意它四个大面的变化。

鼻子是脸部最富有体积感的部位,它使脸部产生了较强的明暗变化。刻画这一部分的手段比较灵活,既可强调明暗的作用,也可强调结构的作用;既可加强处理,又可削弱处理。鼻子的造型因人而异,是人物形体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时要先掌握它的整体形象特征,再进行局部刻画。

五官比例

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态特征各有差异。前人概括的头部的基本比例,有“长三庭,横五眼”。正面看人物头部,从发际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头,从鼻头到下颌等距离的三段为“三庭”;两只耳朵中间的距离为五只眼睛的长度,即“五眼”。成人眼睛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儿童和老人略在三分之一处以下。眉外角弓到下眼眶,再到鼻翼上缘,三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两耳在眉与鼻尖之间的平行线内。这些基本的头部比例只能作为写生开始时的参考,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正确区别不同的形态结构,才能体现所描绘对象的个性特征。

绘画示范

以眼部绘画步骤为例

1

起稿,确定眼部的轮廓关系。

2

找出眼部的交界线。

3

分出眼部的亮暗关系。

4

统一整体的亮暗关系。

5

深入刻画细节。

6

完成。

第3章 素描五官

五官是头部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人物绘画的关键内容。通常情况下,眼是人物神态的核心部位,其造型可表现为镶嵌于凹框中的球体。鼻分为鼻头、鼻梁两部分,造型总体可描述为一个梯形立方体,且鼻头是鼻子造型的核心。耳由耳软骨支撑,由外耳轮、耳屏、对耳屏、耳垂、内耳轮、耳孔等组成。嘴分上、下唇,闭和处为口裂,两端为口角,嘴的体积受上、下颌的控制,总体为半圆柱形。五官是头部重要的表现内容,所以刻画五官的精细程度决定了所绘人像是否精彩。

正面眼睛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在正视的情况下,眼睛可大致归纳为平行四边形,内眼角略低、外眼角略高。

2.绘画时要注意画出眼睛所具有的一种空灵、透气的视觉效果,这样画出的眼睛才能够传神并突出眼睛的神韵。

训练目的

通过对眼睛正面的绘画练习,可以正确认识眼睛的结构特征,正面的结构无遮挡关系,在绘画时可以看到全部结构。

1

用2B铅笔画出一条弧线,用来确定眼睛最左侧的方位。

2

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出眼睛的外轮廓线。

3

确定眼睛上眼睑的一层轮廓线。

4

用一条短线确定上眼睑的厚度。

5

继续向后方延伸画出上眼睑的内轮廓。

6

接着向后进行绘画。

7

画出内眼角的轮廓线。

8

画出内眼角的厚度。

9

画出下眼睑的轮廓线。

10

向后继续刻画。

11

画出眼球左侧的轮廓线。

12

随后确定另一侧的眼球轮廓线。

13

画出瞳孔的位置。

14

画出下眼睑的厚度。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细画下眼睑的外轮廓。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眼睑的左下端的外轮廓线,并以较密的线排线。

17

细画上眼睑的轮廓线,使其自然。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较密的线排出外眼角边缘的暗部调子。

19

对需要修整的部分再进行塑造、刻画。

2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排出上眼睑右侧上方的线。

2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画出下眼睑的暗部调子。

22

用2B铅笔勾画出眉弓的位置。

23

继续向后画出眉头的位置。

2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以较密的线条排出眉弓暗部的调子。

2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向下排线。

2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整齐的线条对眉弓部位的调子进行统一的排线。

28

用纸笔向下擦出内眼角外的调子。

2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有序地画出上眼眶前端的暗部排线。

3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较密的排线,画出下眼睑暗部的调子。

3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上眼睑左侧的线条。

3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眉头的线条。注意排线密度。

3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较长的弧线画出上眼眶外部的调子。

3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后边缘的排线。注意要与眼部肌肉的生长方向一致。

3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眼球及瞳孔进行整体的排线。

3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下眼睑前端的排线。

37

用纸笔擦出眉弓处暗部的调子。

38

用纸笔对眼球及瞳孔的排线进行涂抹。

39

用纸笔涂抹内眼角暗部的调子。

40

同样,对外眼角的暗部也进行涂抹。

4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对眼球及瞳孔进行整体的排线。

4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再次对下眼睑前端的排线进行完善。

43

再次使用纸笔,对眉弓暗部作进一步的涂抹。

4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眉头进行排线。

4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刻画出内眼角暗部的调子。

4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外眼角暗部的调子。

4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细画上眼睑后端的暗部线条。

4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眼球的边缘线。

4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使用密集的排线,细化瞳孔的调子。

5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刻画上眼睑左端的暗部调子。

5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细致刻画眼球的暗部线条。

5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眉弓部暗面的排线。

5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上眼眶左侧排线进行统一。

5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有序地画出上眼眶后方的暗部线条。

5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按照眉毛的生长方向画出眉头的线条。

5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刻画下眼睑前端的暗部调子。

5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画出眼白的灰部调子。

5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下眼睑后方上侧的线条。

5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再次对眉弓与上眼眶之间的暗部调子进行统一。

6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深入刻画内眼角的暗部调子。

6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耐心、细致地刻画眼球左上方暗部的调子。

6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HB铅笔对上眼眶的灰部进行整体的排线过渡。

6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进一步细化上眼睑后方的暗部轮廓线。

6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加深刻画下眼睑后方线条的厚度,增强体积感。

65

用纸笔对下眼睑进行整体的涂抹。

6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细致刻画内眼角暗部的细节线条。

6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下眼睑进行细节的排线刻画。

6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加强刻画外眼角暗部的细节颜色。

6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HB铅笔对眼白的灰部进行有序的排线绘画。

7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下眼眶进行整体的排线处理。

7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外眼角右上侧进行较密的排线。

7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下眼眶后方进行密度较大的排线刻画。

7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按照眉毛的生长方向,使用6B铅笔对眉毛的细节进行深入刻画。

7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画面进行整体观察,对需要处理的细节部分再进行细致的排线与刻画。

完成图

3/4侧面眼睛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在绘画侧面的眼睛时应充分考虑到眼睛的结构变化。其结构似一个球体,注意因角度变化产生的转折与光影的位置。

2.眼睛的亮灰暗关系也应服从整体的画面效果,不要孤立起来画。

训练目的

3/4侧面的眼睛更具有表现力,处在这个角度的眼睛更突出对体积感的表现,通过对3/4侧面角度眼睛的的绘画练习可以更好地把握眼睛体积感的塑造。

1

2

用2B铅笔画出一条弧线,用来确定眼睛最左侧的方位。

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出眼睛的外轮廓线。

3

确定眼睛上眼睑的一层轮廓线。

4

用一条短线确定上眼睑的厚度。

5

继续向下画出上眼睑的后方轮廓。

6

用较长的线画出眼睛下眼睑右边的轮廓线。

7

继续使用长线向前延伸。

8

确定下眼睑的最前方位置。

9

画出泪囊的深度线。

10

确定出眼睛泪囊的后边缘线。

11

细致画出下眼睑后方的轮廓线。

12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完整的眼球形态。

13

勾勒出瞳孔的位置。

1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眼睑最下端的外轮廓线,并以较密的线排线。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较密的线排出外眼角的厚度。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增强眼球的体积感,画出眼球的厚度。

1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确定出眼睛的外轮廓厚度。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排线的方法画出下眼睑后端的外轮廓线。

1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排出上眼睑右侧上方的线。

2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向后方延伸,继续排线。

2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排出上眼眶后方的线。注意眼眶骨骼的转折与眼睛的位置关系。

2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内眼角的排线。

2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较密的排线,画出眼球的调子。

24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排出眉头与上眼眶前方位置之间的调子。

2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加强内眼角的排线,排出下眼睑前端的线。

2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向前方排线。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使用较长的线排出下眼睑位置的线。

2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再次加强内眼角的暗部调子。

29

用纸笔擦出眼球、眼睑、眼窝及眉弓的调子。

30

擦出眼眶右侧上方的调子。

3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轻轻排出眉梢的线条。

3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密度较大的线条排出下眼睑暗部调子。

3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下眼睑的细节部分。

3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加深瞳孔的颜色。

3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加深眼球另一边的边缘色。

36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由于眼球是个水晶状的球体,也具有亮灰暗三个面的调子,因此不可一味地加重色调,而忘记了区分亮暗面。

37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用4B铅笔画出上眼睑在眼球的投影。

3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3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继续深入刻画内眼角上部的外轮廓线。

40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用4B铅笔细密地排出外眼角暗部的调子及眼睑右上方在眼睛中的投影。

4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排出上眼睑上侧后方的调子。

4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内眼角外侧的暗面调子。

4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深入刻画上眼睑的轮廓线。

4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接着画出上眼窝左侧上方灰部的调子。

4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有序地画出眉弓与上眼窝之间的灰部调子,使其过渡自然。

4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上眼窝进行整体的排线。

4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深入刻画眉弓的暗部调子。

4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上眼窝右侧后方的排线。

4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眼窝与鼻骨之间的衔接部分也要做刻画。

5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向鼻骨方向排线。注意线条的方向要与各肌肉部位的生长方向一致。

51

用纸笔,对刚才的排线进行擦拭涂抹。

5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较深色的暗部位置进行深入刻画。

53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对眼球的细节部位进行细致刻画。

54

用橡皮擦出眼球的亮部。

5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再使用4B铅笔对需要细化的部分进行刻画。

5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HB铅笔细画下眼睑的细节部位。

5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眼睑的暗部调子。

5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向后方排线。

5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下眼睑前方暗部进行整体的排线。

6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按照眼部肌肉的生长方向,对下眼睑进行刻画。

6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同样的方法对下眼睑后方进行刻画。

62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下眼睑与下眼眶之间的过渡线条。

6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深入刻画眼睛的细节部位。

64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眼白灰面向亮面过渡的线条。

6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细画上眼睑需要细致刻画的部位。

66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对眉毛进行深入、完整的刻画。注意眉毛的生长方向。

67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对细节部位进行完善处理。

6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最后,使用6B铅笔,加重瞳孔的颜色,加强黑白灰对比。

完成图

3/4侧面鼻子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鼻子位于五官的中轴线上,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整个鼻子类似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

2.刻画这一部分的手法比较灵活,既可强调明暗的作用,也可强调结构的作用。鼻子的造型因人而异,是人物形体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时要先掌握它的整体形象特征,再进行局部刻画。

训练目的

通过对3/4侧面鼻子的绘画练习可以深入了解鼻子的结构关系,通过这些结构关系可以很好地塑造出鼻子的体积感,3/4侧面角度可以有效地表现左右鼻翼的空间感。

1

用2B铅笔画出一条较长的线,用来确定鼻梁的位置,同时也可以确定画面的左端位置。

2

向下画出较短的线条,用来确定鼻头的位置。

3

以弧线的方式,画出鼻头的外轮廓。

4

完善鼻头的外轮廓。

5

向内侧延伸至鼻孔位置。

6

确定出右侧鼻孔的位置,从左侧开始画起。

7

向后方画出右侧鼻孔的外轮廓。

8

加重鼻头与鼻孔间的外轮廓线条。

9

画出右侧鼻翼的外轮廓。

10

继续向上方画出右侧鼻翼整体的外轮廓。

11

画出左侧所能观察到的鼻孔的外轮廓。

12

画出左侧鼻翼的外轮廓。

13

继续向上,画出完整的左侧鼻翼轮廓。

1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右侧鼻翼整体的外轮廓形。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头的明暗交界线,进行排线处理。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向鼻头右侧画出明暗交界线。

1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向后方画出明暗交界线。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右侧鼻翼的明暗交界线。

1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排线与刻画。

2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向鼻头明暗交界线上方进行排线。

2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梁的宽度及明暗交界线。

2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头的大小与厚度。

2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以较密、有序的线条画出鼻梁侧面的调子。

2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子的投影位置。

25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细画投影的形状。

26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继续细画投影的形状。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投影的调子。

28

用纸笔涂抹出鼻头处的反光调子。

2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鼻骨位置的排线。

3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画出左侧鼻孔的暗部调子。

3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同样画出右侧鼻孔的暗部调子。

3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再次对投影进行排线。

33

用纸笔涂抹投影的线条。

34

用同样的方法,涂抹出鼻头下方的反光调子。

35

对右侧鼻翼下方的反光进行涂抹。

36

用纸笔涂抹出右侧鼻翼上侧的暗面。

37

同样,对鼻梁右侧的线条进行涂抹。

38

然后,对鼻梁右侧进行整体的涂抹。

39

将右侧鼻翼上方的轮廓线涂抹均匀。

40

随后,涂抹出右侧鼻翼后方的投影。

41

接着,由鼻梁上方涂抹至鼻根。

4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鼻梁右侧的线条。

4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鼻底的明暗交界线进行刻画。

44

用纸笔涂抹出鼻头的灰面。

45

接着涂抹出鼻梁左侧的灰面调子。

46

然后,涂抹出鼻头与鼻翼间的厚度。

4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刻画鼻头部位的明暗交界线。

4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右侧鼻孔的暗面。

4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刻画出鼻头投影的暗部调子。

5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左侧鼻孔的暗部调子。

5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左侧鼻翼的暗部投影。

5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右侧鼻翼的暗部投影。

53

用纸笔擦拭整体的暗部投影,使其统一、均匀。

5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鼻头的灰面调子。

5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致刻画鼻头的明暗交界线。

5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右侧鼻翼的暗部进行排线处理。

5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换用2B铅笔,绘出鼻头的灰面线条。

5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右侧鼻翼上方的暗部排线。

5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右侧鼻翼上方进行整体排线。

6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右侧鼻翼的灰面调子。

6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头侧面的灰面调子,增强体积感。

6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右侧鼻翼上方的回补调子。

6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致刻画鼻翼内侧的暗部线条。

6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对鼻头的灰面作进一步刻画。

6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完善鼻子的形态。

66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用4B铅笔加深鼻底的暗部投影色调。

6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左侧鼻翼的灰面。

68

用纸笔涂抹鼻头的明暗交界线。

6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以整齐有序的排线方式,统一鼻梁右侧的调子。

7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梁部位的灰面线条。

7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鼻头与右侧鼻翼间的灰面进行加深。

完成图

侧面鼻子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侧面鼻子较四分之三鼻子容易绘画。因是标准的成角透视关系,绘画时注意靠前的楞要长于相对后面的楞。

2.此角度易产生逆光现象,绘画时要注意物体的固有色。

训练目的

通过对侧面鼻子的刻画,可以更好地掌握笔头到鼻翼之间的绘画技巧。

1

用2B铅笔画出一条线,用来确定鼻根的位置及画面最上方的位置。

2

向下画出鼻梁的轮廓线。

3

继续向下延伸画出鼻梁的轮廓线。

4

画出鼻头上部的轮廓线。

5

画出鼻头前方的轮廓线。

6

向内勾画出鼻头下方的轮廓线。

7

接着画出鼻底位置的轮廓线。

8

画出鼻孔的轮廓线。

9

从鼻孔右侧下方起画出鼻翼的轮廓线。

10

继续向旁边画出鼻翼的轮廓线。

11

向后方画出鼻翼的轮廓线。

12

确定出鼻翼宽度。

1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鼻头与鼻翼之间的暗部。

1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底的暗面调子。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翼左侧的明暗交界线。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翼下侧的明暗交界线。

1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翼下侧的暗面整体调子。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翼右侧的暗面线条。

1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梁的高度。

2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在鼻梁贴近面颊处有序地排线。

2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翼后侧的暗部调子。

22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鼻翼内侧与鼻头、鼻梁之间的灰面过渡线条。

2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侧的暗部线条。

2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根部的结构线条。

2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鼻底进行整体排线。

2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然后,对鼻孔的暗部进行排线。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头部的明暗交界线。

28

用纸笔涂抹鼻翼下侧的暗面调子。

2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鼻翼内侧上方灰面进行排线。

30

用纸笔对鼻侧的线条进行涂抹。

31

用橡皮修整鼻子的外轮廓。

3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再一次对鼻孔暗部进行排线。

3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鼻底暗部进行刻画。

3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致刻画出鼻头的形态。

3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翼的投影调子。

3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进一步加深投影调子。

3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鼻翼细节处,进行调子调整。

3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整体排线的方式对鼻翼的灰面进行绘画。

3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有序地画出鼻梁侧面的暗部排线。

4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翼后方的暗面调子。

4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刻画鼻翼内侧的调子。

4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鼻梁的细节部位。

4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鼻头与鼻梁间的调子进行统一。

4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鼻梁的调子进行调整。

4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鼻梁上方侧面的排线。

4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整体观察,修整形体。

47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最后,细画鼻子的投影部位。

完成图

正面嘴巴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绘画时要注意上唇和下唇的关系及人中的结构形状。同时还要把整个嘴与周围肌肉的起伏联系起来,整体地观察和表现。

2.当光源为顶光的时候,正面嘴巴中存在两个投影,一个是上嘴唇在下嘴唇上的投影,另一个是下嘴唇的投影,绘画时可通过这两点表现出嘴巴的立体感。

训练目的

通过对嘴巴正面的绘画练习,可以了解整个嘴巴的结构关系,更加利于塑造上嘴唇与下嘴唇的体积。

1

用2B铅笔从左开始根据嘴唇形状绘制短线,用来确定嘴巴最左侧的位置。

2

接着画出上唇一侧的外轮廓。

3

确定出上唇另一侧的轮廓线。

4

用长直线画出上唇右侧的轮廓。

5

确定出嘴巴口中线的轮廓线,以长直线画出。

6

继续向另一侧画出。

7

确定出口中线的整体轮廓,并完整地画出轮廓线。

8

确定下唇左侧轮廓线的位置。

9

继续确定下唇的轮廓线。

10

画出下唇方肌的大致轮廓线。

11

画出下唇方肌的结构线。

1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轻轻描绘出下唇两侧的明暗交界线。

1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然后确定出上唇的明暗交界线,并画出。

1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上唇唇珠位置的结构线。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唇中心位置的明暗交界线。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较密的线条画出上唇的暗部线条。

1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唇中心位置与下唇方肌之间的暗部线条。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依据下唇方肌的结构形态画出右侧的结构排线。

1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左侧的结构排线。

20

用纸笔涂抹出下唇中心位置与下唇方肌之间的暗部调子。

21

用纸笔涂抹出上唇暗部的调子。

2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细画上唇的轮廓线。

23

画出口中线暗部在下唇的投影。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24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右侧口中线暗部在下唇的投影。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2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按照嘴巴的结构画出上唇右侧灰面调子的排线。

26

用纸笔涂抹上唇左侧的调子,使其统一。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按照口轮匝肌的生长形态,画出左侧的结构排线。

28

用纸笔涂抹一下唇方肌的线条。

2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下唇左侧的灰面排线。

3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下唇右侧的灰面排线。

3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使用较短的线条,画出下唇灰面与亮面的过渡线。

32

用纸笔涂抹出人中的暗部位置。

33

用纸笔涂抹右侧口轮匝肌的结构。

3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加重上唇唇珠明暗交界线的调子。

35

用纸笔沿上唇右侧上方的口轮匝肌结构涂抹出调子。

3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加深刻画下唇左侧的明暗交界线。

3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同样对下唇右侧的明暗交界线进行深入刻画。

3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对暗部的调子进行刻画。

3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唇方肌的结构线条。

4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深入结构刻画。

4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按照下唇方肌的生长结构,对右侧进行刻画。

4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同样,对左侧下唇方肌的结构进行绘画。

43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细致刻画口中线在下唇位置的投影。

44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继续画出整体的投影调子,对于细节处加重刻画。

4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按照嘴巴的生长形态,对下唇左侧暗部进行排线处理。

4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对暗部进行刻画。

4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于细节处,进行完善与调整。

48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下唇中心位置的投影调子。

4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完善下唇暗部的色调。

50

用橡皮对上唇的轮廓进行擦拭与调整。

5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细画上唇暗部的线条。

5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修整嘴角的暗部线条。

5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口轮匝肌的线条。

5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同时对右侧的口轮匝肌也要进行完善。

55

用橡皮擦拭出下唇的轮廓线。

5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需要修整的部位再进行调整与绘画。

完成图

侧面嘴巴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需要对嘴巴透视关系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理解,才能掌握其绘画时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2.侧面的嘴巴要注意各肌肉的结构生长形态,尤其是对口轮匝肌起伏变化的掌握。

训练目的

通过对侧面嘴巴的绘画练习,掌握口轮匝肌在面部的起伏关系,唇珠部位到嘴角的塑造,以及下嘴唇体积感的塑造关系。

1

用2B铅笔画出一条弧线,用来确定嘴巴的左侧位置。

2

继续向下延伸。

3

确定出嘴角的线条。

4

用一条短线确定出口中线的位置。

5

继续向上画出口中线。

6

依据生长形态,画出完整的口中线。

7

确定出嘴巴最右侧的位置,并依据形态画出上唇唇珠的轮廓。

8

画出下唇的外轮廓线。

9

继续向左侧画出轮廓线。

10

向下画出嘴巴下端的轮廓线。

11

画出下唇的后边缘线。

1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确定下唇后边缘的明暗交界线。

1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唇前端的明暗交界线。

1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对刚刚画出的明暗交界线进行排线。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上唇后边缘的明暗交界线并排出调子。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完善上唇的明暗交界线。

1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上唇后边缘的灰面调子。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上唇灰面进行整体的排线处理。

19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口中线在下唇的投影。

20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继续画出口中线的投影,完善调子。

21

进一步刻画下唇后侧的明暗交界线。

22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下唇的投影调子。

2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下唇的外形进行修整。

2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有序地排出下唇暗部的线条。

2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根据口轮匝肌的生长形状,画出结构线条。

2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下唇方肌的结构线条。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上唇的明暗交界线进行整体的排线处理。

2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需要加深的部位,进行刻画。

2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上唇的灰面进行统一的排线。

30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上唇投影的反光调子。

3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换用HB铅笔,对下唇的暗部进行统一排线。

3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下唇的灰面进行排线。

33

用2B铅笔细画嘴巴结构线。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3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人中进行深入刻画。

3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进一步细画需要加强的结构线。

完成图

3/4侧面耳朵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耳朵的外形并不复杂,形状类似三角形。绘画难点在于耳朵的内部结构多。要学会用面去主观归纳,就容易找到它的形态特征。

2.绘画时要注意保持整体色调的统一。避免“花”的问题。

训练目的

3/4侧面的耳朵更有益于我们对结构的研究,通过绘画练习,掌握耳朵的结构关系和塑造原理。

1

用2B铅笔画出一条短线,用来确定耳朵外耳轮左侧的最高点。

2

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第二条短线,确定外耳轮的基本形态。

3

继续向右侧画出外耳轮内侧轮廓线。

4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外耳轮外侧轮廓线。

5

接着向下画出外耳轮外侧边缘线。

6

确定出外耳轮内侧的右边线。

7

使用较长的线画出外耳轮外侧的右边缘线。

8

画出耳垂的轮廓线。

9

继续向前画出耳垂的轮廓线。

10

继续画出外耳轮内侧右边缘轮廓线。

11

画出内耳轮的轮廓线。

12

接着向上画出内耳轮上侧的边缘线。

13

用4B铅笔以弧线的方式画出外耳轮左侧内部轮廓线。

14

用弧线画出外耳轮左侧外部轮廓线。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确定出耳屏的位置。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屏的轮廓线。

1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垂内侧的轮廓线。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确定并画出内耳轮的厚度。

1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较长的曲线画出内耳轮左边线。

2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弧线画出内耳轮左上侧轮廓。

2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内侧的外耳轮轮廓线。

2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两条短线确定内耳轮外侧的宽度。

2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朵左侧的外轮廓线。

2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确定出耳朵左侧底部接近耳垂部位的边缘线。

2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有序地画出耳孔的调子。

2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外耳轮内侧的轮廓线,使其圆滑、自然。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外耳轮外侧上方的轮廓线。

2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向下细化外耳轮外侧轮廓线。

2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完善外耳轮外侧下方的轮廓线。

3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不完善的部位进行塑造、修形。

3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蜗的排线。

3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较短的弧线画出内耳轮的细节结构。

3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整齐的排线对其暗部进行整体上调。

3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向上方排线。

3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然后向后方排线。

3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内耳轮内侧的暗面进行排线。

3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垂的厚度。

3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有序的排线画出耳垂左侧的调子。

3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再进行统一的排线处理。

4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垂下方的厚度及调子。

4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外耳轮内侧右上方的暗部调子,增强体积感。

42

用纸笔对耳孔的排线进行涂抹。

4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耳蜗进行排线。

4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内耳轮内侧进行细节刻画。

45

用纸笔涂抹内耳轮右侧的轮廓线。

46

接着涂抹耳垂后方的调子。

4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外耳轮内侧右上方的排线,深入刻画细节。

48

用纸笔擦拭出耳朵与脸部连接处的调子。

49

用纸笔从耳垂左侧向下方涂抹调子。

50

用橡皮擦出外耳轮的亮面。

51

用同样的方法,擦出内耳轮的亮面。

5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内耳轮的轮廓进行刻画。

5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内耳轮的细节进行刻画。

5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6B铅笔,对内耳轮外侧进行整体排线。

5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耳孔下方暗部进行排线。

56

用纸笔对耳孔排线进行整体涂抹。

5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耳蜗的调子。

58

用纸笔涂抹内耳轮内侧的轮廓。

5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刻画内耳轮外侧的轮廓线。

6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完善外耳轮内侧的线条。

6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整体排出耳蜗的线条,进一步深入刻画。

62

排线变化

排线变化

画出外耳轮左侧的投影面。

6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外耳轮细节进行深入刻画。

6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内耳轮内侧细节处进行排线。

6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对内耳轮细节处进行排线。

6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垂左侧的暗面。

6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耳垂的明暗交界线。

6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垂的灰面,使其过渡自然。

6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加深刻画耳垂左侧的灰面调子。

7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继续对耳垂左侧灰面调子进行刻画。

7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耳垂整体进行排线刻画。

7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完善、修整耳孔外部的色调。

7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进行整体的排线处理。

7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内耳轮内侧细节部位进行深入刻画。

7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细致刻画内耳轮内侧轮廓线。

7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有序地对外耳轮内侧上方进行统一排线。

7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内耳轮外侧的细节线条。

7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再次对内耳轮上方进行统一的色调处理。

7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外耳轮上侧灰面进行刻画。

8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同样对外耳轮右侧上方的灰面进行刻画。

8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细画内耳轮下方的灰面调子。

8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耳孔的暗部进行统一排线。

8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内耳轮外侧至耳垂边缘的色调。

8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耳朵左侧的色调进行统一的整体排线处理。

8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细致刻画耳垂的细节部位。

8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完善耳朵的细节处理,使其画面感自然。

完成图

正面耳朵

步骤全览

绘画要领

1.侧面时,单耳位于头部较中间的位置,所以对耳的表现不能忽视。

2.刻画出耳朵的厚度,这是塑造正面耳朵的关键。

训练目的

正面耳朵更加注重对耳朵厚度的表现,通过对正面耳朵的绘画练习掌握耳朵的厚度表现技巧。

1

用2B铅笔画出两条短直线,用来确定耳朵外耳轮左侧的最高点。

2

接着向右侧继续画轮廓线。

3

向下延伸画出耳垂轮廓。

4

用一条短线确定出外耳轮内侧的右边位置。

5

画出外耳轮左侧外部轮廓线。

6

再用同样的方法,向上画出外耳轮内侧轮廓线。

7

接着在右下侧画出外耳轮内侧轮廓线。

8

用较短的直线画出内耳轮左边线。

9

画出耳垂内侧的轮廓线。

10

细画左侧外耳轮内部的轮廓线。

11

接着细画耳垂轮廓线。

1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画出右侧内耳轮与外耳轮之间的暗部调子。

1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加深刻画内耳轮左侧的轮廓。

14

用橡皮对耳朵外形进行修整。

1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以较密的排线,画出耳朵边缘的结构线。

1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孔的暗部调子及外耳轮内侧的暗部调子。

1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加深刻画耳孔的暗部调子。

1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内耳轮的细节结构。

19

用纸笔涂抹出内耳轮上部的调子。

20

继续向左侧涂抹,完善调子。

21

接着向外涂抹出外侧的结构调子。

22

涂抹出耳朵的投影调子。

23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深入刻画耳孔的暗部色调。

2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细画内耳轮结构调子。

2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加深刻画外耳轮内侧的暗部调子。

26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对外耳轮外侧灰面进行刻画。

27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4B铅笔对明暗交界线进行细致刻画。

28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对内耳轮内侧灰面进行刻画。

29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画出耳垂的灰面调子。

30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接着向前画出灰面调子。

31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内耳轮外侧细部结构进行刻画。

32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对耳孔外侧灰面进行绘画。

33

用纸笔对外耳轮左侧的轮廓进行涂抹。

34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用2B铅笔对耳朵左侧灰面进行统一排线。

35

排线的密度

排线的密度

最后对需要加强的结构,再进一步地深入刻画。

完成图

第4章 范例赏析与临摹

把握形体结构、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素描基础的重要内容。绘画时,不但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预防描绘得过于平面,导致画面没有体积感,空间关系表达不清,因此,要养成对体积与空间的观察习惯,时刻注意修改画面。通过临摹优秀范例,可以更快地理解与掌握素描造型的绘制技法。

眼睛

3/4 侧面眼睛

3/4 侧面眼睛

3/4侧面眼睛

3/4 侧面眼睛

鼻子

正面鼻子

1/2侧面鼻子

1/2侧面鼻子

3/4侧面鼻子

3/4 侧面嘴

1/2 侧面嘴

3/4侧面嘴

3/4 侧面嘴

耳朵

1/2正面耳朵

1/2正面耳朵

3/4侧面耳朵

3/4侧面耳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铅笔素描五官超精解析/任琪,李晋远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

(无师自通)

ISBN 978-7-115-32223-4

Ⅰ.①铅… Ⅱ.①任… ②李… Ⅲ.①铅笔画—素描技法 Ⅳ.①J21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41909号

内容提要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着独特的表现魅力,因此学习素描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本书是专为零基础读者编写的素描技法书,全书共分 4 章,内容包括绘画工具的选择、素描基础知识、五官步骤解析及范例赏析。内容由浅入深,讲解言简意赅。书中的五官范例详细解析到每一笔的走向与质感的细腻表达,从整体到局部,其细致程度堪比观看一张教学光盘,甚至弥补了观看光盘时容易遗漏的重点内容。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掌握铅笔素描的绘画要领并提高自身的素描造型意识。本书不仅适合那些希望轻松自学素描的读者,而且也适合作为各美术培训机构的参考资料。

◆编著 任琪 李晋远

责任编辑 郭发明

执行编辑 高悦

责任印制 方航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邮编 100061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三河市潮河印业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2.5

字数:460千字 2013年9月第1版

印数:1-4000册 2013年9月河北第1次印刷

定价:39.8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67132692 印装质量热线:(010)67129223

反盗版热线:(010)67171154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崇工商广字第0021号

文章目录
  1. 第1章 素描工具介绍
    1. 笔的类型介绍
    2. 炭精条
    3. 柳炭条
    4. 自动铅笔
    5. 纸的类型介绍
    6. 素描纸
    7. 素描本
    8. 橡皮的类型介绍
    9. 硬橡皮
    10. 可塑橡皮
    11. 其他辅助工具介绍
    12. 铅笔刀
    13. 卷笔袋
    14. 木质画板
    15. 速写板
    16. 山形夹
    17. 透明胶带
    18. 木质画架
    19. 折叠画架
  2. 第2章 素描基础
    1. 素描概况
    2. 素描的定义
    3. 素描的分类
    4. 持笔姿势
    5. 错误的持笔姿势
    6. 素描技法
    7. 素描的颜色
    8. 颜色过渡
    9. 明度差异
    10. 线条的表现
    11. 线条的排列
    12. 水平与垂直排线
    13. 倾斜排线
    14. 疏密变化
    15. 颜色变化
    16. 排线方法
    17. 单线排列
    18. 交叉排列
    19. 由深到浅
    20. 涂抹排列
    21. 涂抹技法
    22. 涂抹的使用
    23. 五官的基本知识
    24. 嘴部知识点讲解
    25. 嘴部结构图
    26. 嘴部绘画要点
    27. 耳部知识点讲解
    28. 耳部结构图
    29. 耳部绘画要点
    30. 眼部知识点讲解
    31. 眼部结构图
    32. 眼部绘画要点
    33. 鼻部知识点讲解
    34. 鼻部结构图
    35. 鼻部绘画要点
    36. 五官比例
    37. 绘画示范
    38. 以眼部绘画步骤为例
  3. 第3章 素描五官
    1. 正面眼睛
    2. 步骤全览
    3. 绘画要领
    4. 训练目的
    5. 完成图
    6. 3/4侧面眼睛
    7. 步骤全览
    8. 绘画要领
    9. 训练目的
    10. 完成图
    11. 3/4侧面鼻子
    12. 步骤全览
    13. 绘画要领
    14. 训练目的
    15. 完成图
    16. 侧面鼻子
    17. 步骤全览
    18. 绘画要领
    19. 训练目的
    20. 完成图
    21. 正面嘴巴
    22. 步骤全览
    23. 绘画要领
    24. 训练目的
    25. 完成图
    26. 侧面嘴巴
    27. 步骤全览
    28. 绘画要领
    29. 训练目的
    30. 完成图
    31. 3/4侧面耳朵
    32. 步骤全览
    33. 绘画要领
    34. 训练目的
    35. 完成图
    36. 正面耳朵
    37. 步骤全览
    38. 绘画要领
    39. 训练目的
    40. 完成图
  4. 第4章 范例赏析与临摹
    1. 3/4侧面眼睛
    2. 3/4侧面鼻子
    3. 3/4侧面耳朵
    4. 3/4侧面耳朵